簡介
《老師沒講的24件事》以一位西方史學教授的觀點,對台灣青年學子提出有關家庭關係和教育等議題的獨到見解,其中包含美德的培養、進取心的養成、開放思想的塑造、合作能力的促成……等,希望藉此提供青年學子們以簡單的方法對日常生活的一切進行思考,進而建立起自己的價值體系。
本書特色:
《老師沒講的24件事》為國語日報隔週刊出的《鮑教授的24堂課》專欄文章集結而成,作者鮑曉鷗為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。鮑教授為西班牙撒拉哥沙人,自1990年來台教書至今,已有二十年,觀察到台灣學生在人格培養、社會議題、群體發展、環境趨勢上……有許多值得注意的行為與反應,因而提出其獨到見解,期能拋磚引玉,激發台灣學子對自身與週遭的省思。
章節
- 序(p.2)
- 自我提升篇(p.9)
- 為自己找出努力的理由(p.10)
- 動機是開啟樂趣的鑰匙(p.14)
- 好的態度能幫你學好語言(p.18)
- 訓練批判思考,從寫作開始(p.22)
- 團體競賽是鍛鍊體能的好環境(p.27)
- 累積經驗,迎接未來的挑戰(p.31)
- 品德培養篇(p.37)
- 餐桌上,也要當紳士淑女(p.38)
- 有錢不一定有幸福(p.43)
- 做自己生命中的明星(p.48)
- 一年復始,展望、檢視、感激(p.53)
- 人的核心,在於價值觀和信仰(p.57)
- 情緒管理篇(p.63)
- 丟臉時,笑一笑,海闊天空!(p.64)
- 別輕易被情緒擊倒(p.68)
- 三心二意,只會一事無成(p.72)
- 把壓力扛起來,別放在心上(p.76)
- 人際溝通篇(p.81)
- 自我介紹讓人際溝通大晉級(p.82)
- 用心,友情才能恆久遠(p.87)
- 多一點尊重,少一點暴力(p.92)
- 社會脈絡篇(p.97)
- 重新發現自己的城市(p.98)
- 聆聽佳節的弦外之音(p.103)
- 農曆春節是家庭結構的放大鏡(p.107)
- 給醫護人員多一點掌聲跟溫暖(p.111)
- 愛心不分災時或平時(p.115)
- 了解民主,用選票決定國家未來(p.120)
- 作者介紹(p.125)
作者簡介
鮑曉鷗 (Jose Eugenio Borao Mateo)
出生於西班牙的撒拉哥沙(Zaragoza)。定居在臺灣已有二十年之久。現為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西班牙語文及文化。一九八九年在巴塞隆納自治大學取得歷史博士學位,興趣為研究十七世紀在臺西班牙人的歷史,出版過不少相關主題的文章和書籍,其中《西班牙人的臺灣體驗1626-1642):一項文藝復興時代的志業及其巴洛克式的結局》一書獲得二○○九年金鼎獎。身兼大學教授和學生導師,他深刻了解到臺灣學生的優缺點,並將觀察到的學生行為與反應,呈現在本書的內容中。他的桃李滿天下,除了任教中的學生外,畢業的學生有現任的大學教授、西語系國家的外交官等,都與鮑教授還保持聯繫。基於對臺灣的興趣,他經常在報章上發表文化觀察的文章,並在多年前入籍臺灣,成為臺灣公民。除了對歷史和文化的喜好外,他也對藝術有所涉獵,創作了許多鐵製雕塑品,而本書的插畫亦出自於鮑教授之手。
FB留言
同書類書籍